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古人以海岸线为界,将广阔的天地划为海内与海外。海内尚能存知己一二,海外却是无人所知的大荒之地。可古人们从未放弃对海外的好奇与探索。秦皇扫六合,派遣徐福在烟涛微茫中寻找仙山蓬莱,意得仙药以求万年长生;郑和下西洋,登陆比张骞所达之天河更加遥远的远方,诚邀世界共享天下之福。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向海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具战略意义,而海洋文化正是蓝色经济的韧性所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海岸线美宿品牌打造提升和梳理中国海岸线上的优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美宿志联合相关机构和组织启动“面朝大海——中国美宿系列访谈录/第三辑”采访活动,记录在海天茫涯间与海风相拥的美宿,为中国海岸线的乡村振兴略尽绵薄之力。
林 岚 | 福建平潭海边边创始人
△ 海边边
嘉宾访谈
越乡村,越高级
美宿志
▲
民宿以“返璞归真的石头厝风格”为特色,为何选择平潭花岗岩作为核心建筑材料?这种设计如何体现“越乡村,越高级”的理念?
林岚
▲
美宿志
▲
您提到“剑麻和爬山虎野生得充满力量”,这些植物在海岸风沙环境中是否有特殊生态功能?
林岚
▲
在打造这五栋民宿之初,我曾考虑聘请设计师,但最终将民宿定位为“乡村美学”的载体。这促使我大量挖掘和运用乡村元素。庭院设计中,我基本保留了所有原有的树木和植物,甚至为了一棵树调整了楼梯宽度,或修改了井边植物的设计方案。整个空间内,主动引入的植物只有两种:剑麻和榕树。
选择榕树,源于福建省会福州别称“榕城”,榕树是福建的标志。我在庭院中心移植了一棵五十多年树龄的大榕树,作为空间的主景和精神象征。
选择剑麻,则与平潭岛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当地有谚云:“平潭岛,只长石头不长草”,岛上植被匮乏。剑麻属于龙舌兰科,是海边常见的耐旱植物。我初到选址地时,在沙滩的石头缝隙中看到许多顽强生长的剑麻。这种在恶劣环境中扎根石缝、坚韧生存的特质,深深打动了我。它象征着海岛渔民在风浪中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将剑麻大量引入庭院空间,正是想通过这种极具海岛乡村特色的植物,传达平潭的乡村美学。
美宿志
▲
平潭的美景、美食构成独特的海岸生命力,民宿如何将这些动态元素转化为“可体验的故事”?
林岚
▲
乡村美学不仅体现在空间设计,更贯穿于日常运营。我们持续挖掘民宿所处环境的独特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体验方式。
例如,我们所在的村庄以养殖鲍鱼闻名,产量约占平潭岛的70%。于是,我们将鲍鱼创新性地引入早餐菜单,推出了“榨菜炒鲍鱼”这道特色菜。榨菜是极其接地气的食材,鲍鱼则被视为高级海产,两者的结合既体现了村庄特产,又充满了趣味性,深受客人喜爱。
呈现这道菜时,我们会附上一张小卡片,写道:“此鲍鱼产自本村。渔民们风里来雨里去,辛苦而坚韧。愿品尝它的你,亦能如他们般坚强勇敢。”通过这样的细节,我们让客人在日常餐饮中也能时刻感受乡村的生活方式和本村特色。
美宿志
▲
“越乡村,越高级”的理念常被误解为“粗糙的复古”,民宿如何通过细节(如家具、灯光、空间动线)重新定义“乡村美学”的当代性?能否以某一客房为例说明?
林岚
▲
“越乡村越高级”是我们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在于从乡村本土挖掘元素,体验在地人文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将其融入经营特色。但这绝非意味着粗糙简陋,而是通过精心提炼乡村元素,创造出符合现代都市人审美的空间体验。乡村的质朴与现代的精致,在此融合。
例如,空间中的一道篱笆墙,最初并未在设计方案中。施工期间,我在村庄行走时,发现山坡上有大量黄泥。灵机一动,决定将这本土材料融入空间。当时我并未预设具体风格,只希望利用周边元素创造美感。看似简单的黄泥墙,实则耗费了大量心思研究:如何混合材料以保证硬度和耐久度?如何避免落灰?如何塑造理想的肌理纹路?最终呈现的效果,既质朴又富有设计感。
地面铺设的红砖同样如此。它们来自附近村庄拆迁时屋顶拆下的老砖。我向村民提出购买意愿,村民慷慨相赠。然而,在这些老砖从屋顶撬下、运输回来的过程中,老砖损耗巨大,大约三块砖才能完整保留两块。这些手工老砖本身凹凸不平,远不如现代砖规整,大大增加了工人施工的难度和成本。综合计算下来,其成本远高于使用常规建材。
空间内的老家具,更是多年心血的积累。在创办民宿之前的五六年里,我就在慢慢收集、珍藏这些老物件,甚至专门租用仓库存放。创办海边边后,它们得以在空间中焕发新生。它们不仅承载着时光的痕迹,更营造出一种“女主人的客厅”般的亲切氛围,向客人传递真实的生活状态。
小众即优势
美宿志
▲
“私享沙滩”是海边边民宿的一大特色,它在设计和管理上是如何兼顾私密性与自然景观保护的?
林岚
▲
选址海边边所在的村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我是入驻该村的第一家民宿主。考察过许多村庄后,发现不少已过度开发,充斥着民宿和餐饮,原住民稀少。而此地,在我心中是“迷你版平潭”的缩影:拥有典型的海岛渔村风貌——大海、海上渔排作业、壮丽夕阳、丰富的渔业生态,以及大量在此生活的原住民,整体环境非常原生态。
关键是,村庄旁拥有一片相对私密的沙滩。为了独享这片沙滩的宁静,我将沙滩入口周边能通达沙滩的五栋石头厝全部租下。这意味着,进入这片沙滩,必须经过我们民宿的庭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专属的私密空间。
美宿志
▲
民宿定期举办插画、扎染等活动,这些艺术体验如何与平潭的海洋文化或渔村生活相结合?
林岚
▲
在软装和活动设计上,也贯彻着融合的理念。例如,我们曾举办名为“南瓜与鲜花”的花艺互动课程。过年时,我们用大量村民种植的南瓜布置场景。三个月后(三月),我们组织插花课程,将南瓜作为花器,插上城市常见的鲜花。这种“乡村器皿承载城市花卉”的形式,正是我们民宿经营思路的具象体现——乡村元素与现代审美的交融。
甚至房间内的插花也体现了这一理念。我曾发朋友圈感慨:“店里的玫瑰花输给了乡村的野花。”最初,我们用玫瑰花作为迎客仪式。一次偶然,在村里发现村民未及时采摘的茼蒿菜开花了,觉得其野趣之美动人,便采回民宿插在客房。一位本身是花艺师的客人入住后,忍不住询问房间里的花名,坦言自己竟不认识这种花。得知这是村中野花后,她非常感动,表示看腻了各种名贵花卉,没想到在民宿里邂逅了未知的自然之美。这让我意识到,采摘乡村的野花点缀空间,能给客人带来独特而珍贵的体验。
同样,我们会根据季节,向村民购买当季水果(如橙子)放入客房。即使橙子表皮可能不够光鲜(例如过年期间表皮略黑),但只要风味浓郁,我们依然选用,并附上卡片说明:“村里的橙子熟了,虽其貌不扬,但很甜。”通过这些经营细节,我们不断挖掘在地、当季元素,让客人感受到四季流转、时光变化,在乡村中静心聆听风声、观察云动,感知鸟儿归巢、夕阳西下,体会昼夜交替中乡村生活的美好韵律。
美宿志
▲
平潭的渔村风情和海岸线资源为民宿提供了独特背景,您如何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客人的沉浸式体验?
林岚
▲
作为村庄的首家民宿,远离成熟景区曾是我们的劣势。为了提升客人在店内的体验感,我另辟蹊径,精心制作了一份以海边边为中心、覆盖方圆两公里内小众景点的攻略,推荐给客人。这些景点是我的“私藏宝藏”。结果发现,许多客人入住后,反而更偏爱探索这些小众景点,而非扎堆热门景区,成功将地理位置的“劣势”转化为深度体验的“优势”。
独特的乡村美学
美宿志
▲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民宿是否采取了环保措施(如废物处理、能源利用)来减少对海岸线生态的影响?
林岚
▲
在设计上,曾有设计师提议增加灯光、打卡点等网红元素。但基于我回归乡村、实践乡村美学、追寻乡村智慧的初心——本质上是渴望回归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质朴生活——我坚持让民宿融入乡村,而非成为突兀的存在。因此,沙滩的设计力求“去设计化”,基本保持原始自然风貌。我们没有在沙滩上进行任何人工雕琢,甚至保留了渔民在沙滩上修补渔网、晾晒渔获的生产场景,并邀请他们继续在此劳作。渔民们劳作的身影,与自然沙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治愈的画面,深受客人喜爱。
美宿志
▲
许多“网红民宿”因过度营销导致环境超载,海边边如何实现“小众体验”与商业收益的平衡?
林岚
▲
在营销心态上,我与许多商家不同。我是人到中年回归乡村创办海边边,这里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生活、怀念童年与亲人的所在。因此,它一半是生意,一半是生活。我期望保持一种安静、悠闲、度假般的生活状态。基于此,民宿采取“非对外”经营模式:虽然为住店客人提供咖啡甜品等服务,但不对外开放,仅服务于内部住宿客人,以此保障核心客群的私密体验感和空间品质。尽管拥有五栋房子,仅设计了9间客房(最大的一栋也只容纳4间,甚至有一栋仅设1间),确保即使满房,整个空间依然宁静祥和。
美宿志
▲
您认为海边边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是否有品牌拓展计划?
林岚
▲
这片沙滩视野开阔,是观赏夕阳的绝佳地点。即使在民宿满房的情况下,沙滩依然能保持宁静,人数有限。更独特的是,在平潭岛著名的“蓝眼泪”(夜光藻)季节,我们所在的北部湾区域是蓝眼泪高发地之一。在租下房子前,我就曾在这片沙滩上多次邂逅蓝眼泪,发现这里“追泪”的成功率很高。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契机。
运营实践证明,这片私密且易见蓝眼泪的沙滩,是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客人最常询问的两个问题就是:“是否推开门就能直达沙滩?”以及“在你们沙滩能追到蓝眼泪吗?”当他们得知答案是肯定的,且沙滩环境私密宁静时,下单意愿显著提高。
美宿志
▲
您认为海岸线民宿在推动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传承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林岚
▲
我们所策划的小众活动(如南瓜花艺课),初衷也非营利,核心在于提升客人独特的在地体验。有趣的是,这些活动因其独特性和文化内涵,不仅赢得了客人的口碑传播,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它们带来了隐性的综合效益:提升客人满意度与好评率,建立与政府的良好互动,创造社会文化价值,这些远比直接盈利更为珍贵。
美宿志
▲
您希望通过海边边民宿传递怎样的生活态度?未来是否会围绕海岸线主题开发更多深度体验项目?
林岚
▲
回归最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想把独特的平潭乡村生活美学、乡村生活智慧和老平潭人正能量的生活态度分享给更多人,顺便提醒在都市里生活疲惫的人们,适度回归自然,拥抱爱与温暖。
采 访 人 ▏张 迪 (美宿志创始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