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就像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有人、总要有人去阅读它,才能“以一带十”,发挥示范效应,唤起更多当地人对自己所属地域文化的清醒认知。这一认知不仅包括对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也包含对古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判断与发展方向的理性把握。
阳光下的龙津桥与玉带河
保存完好的蚝壳墙
显宗祠的飞檐挑角
这座古村究竟有何魅力?
为什么可以吸引艺术家接连入驻?
三位近期入驻的艺术家
讲述了自己来到这座古村的缘由,
也看到了大岭村被忽视已久的、
动人心魄的骨血与元气。
传统艺术扎根乡土
雕琢器物之美
凝聚一方精神
谭演湘是釉下五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从著名书画家杨应修老先生,著名陶瓷大师孙新水先生和李日铭老先生。“我的好友秦老师先来到大岭村入驻,后来他推荐我来。我就想着来大岭村看看,逛了不到一个小时,我就选定了这间屋子。”谭演湘说。
谭演湘看着瓷器,讲述他来到大岭村的故事
来到谭演湘的艺术工作室,只见瓷器、瓷板画堆满了屋子,这些作品被整齐地包裹着,可见主人对其的重视和用心。陈设布局充满和谐之美,古朴的砖墙、木质的柜架把瓷器村托的更加精美绝伦。这些作品大小不一,风格各异,上绘花草风景,或栩栩如生的动物。
各种精美瓷器陈列在工作室里
谭演湘手持毛笔,凝神于一件瓷瓶上,勾勒画面轮廓。阳光透过木窗棂洒在釉面,墨色晕染间,一幅奔腾骏马图渐次显现。“我最喜欢画马,它的不羁、洒脱,它奔跑的姿态、迎风飘摇的鬃毛,就像我的人生一样,自由、随性、不安于现状。”
谭演湘画的奔腾的马
谭演湘作画时的状态
“陶瓷是泥土的诗,国画是水墨的魂,两者的融合能让传统艺术真正扎根乡土。”谭演湘表示,今年年底,他预计在石楼镇举办一场展览,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接下来,他还会将大岭村的景物、文化融进艺术创作中,丰富大岭村的文化表现形式,让古村的文化以瓷器、瓷板画的样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窑火未熄,墨香正浓。
在大岭村,
谭演湘希望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去印证:
当传统艺术在乡土沃野中重焕新生时,
不仅能塑形器物之美,
更能铸就一方精神。
当代艺术与900多年历史古村的
一次次碰撞
4月上旬,一场艺术非遗展览在大岭村永思堂举办。“‘一经传世德,七叶绍家声’,永思堂是陈忠良的私宅,这座宅子深三进,布局精美,有功名者辈出。所以能够在这里布展,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是一场当代艺术与古代建筑的有趣碰撞。”驻村艺术家吴小磊表示。
走进展厅,可以看到一幅幅由立体几何图形构成的画作。圆柱体、三棱锥、长方体……一个个看似矛盾但又莫名和谐的立体几何图形被吴小磊完美地排列组合在一起。
展览现场的部分作品
参观者在一幅鲁迅画像前停了下来,“这幅图片用了很多形状尖锐的立体几何,在我看来和鲁迅先生犀利的文笔、不羁的性格很契合。”当参观者询问这种解读是否与他想表达的东西有关时,吴小磊笑笑,他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希望每一个来欣赏画作的人都能作出自己的解读,他觉得这是画作在代表画家与看画之人进行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无疑是妙趣横生的。
吴小磊介绍他的作品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大岭村入口处的那个艺术装置也是我的创意,我希望这个作品带给游客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让大家一进入大岭村就留下深刻印象。”醒目的红色门框元素,干脆利落的线条,错落有序排列,代表“欢迎之门”之意,意为大岭村欢迎诸位的到来。
“欢迎之门”
除了艺术装置作品,吴小磊还在大岭村的建筑墙体上留下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墙绘作品。“我希望以几何抽象的构成美学,用点、线、面、色彩等纯粹视觉元素与历史建筑进行碰撞,进而给观看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吴小磊表示,他希望这种多彩的墙绘能够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让大岭村逐渐走入年轻人的视野,注入更多年轻力量。
吴小磊画的墙绘
蚝壳墙与墙绘形成有趣的反差
近期,
吴小磊一直在大岭村寻找合适的场地
建立自己的艺术空间,
他期待这座古村
可以让他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欣赏,
他也希望自己的努力
可以让这座古村更加有生命力,
“鲜活起来”。
回归自我
寻找一种令自己舒适的生活状态
见到阿凯时,他正在包饺子。清甜的韭菜搭配新鲜猪肉,用手工现压方形饺皮包好,滚水下锅,等上几分钟,一份手工水饺就新鲜出锅了。“每天卖什么馅儿的饺子,全凭当天村里的阿姨给我送什么菜。”阿凯说。
阿凯正在包饺子
阿凯是一位90后,来自河南,现在的他,在大岭村经营一家名为“探花饺子铺”的小馆。“这里的环境好,租金合适,当地政府负责人又积极地帮助我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所以我的店铺很顺利地开了下来。”
谈及来到大岭村的主要原因,
他说,
他想回归自我,
寻找一种令自己舒适的生活状态。
“我是学雕刻玉雕的,以前在北京路、上下九那边开店,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营业额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几百万,但是我就是觉得这样的生活了无生趣。”阿凯表示,后面他也尝试过很多新鲜事,像做快递员,去寺庙生活,但是最终,他选择了大岭村,“我想在这里随心所欲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探花饺子铺营业时间不固定,“上次我想带朋友来尝尝他的水饺,结果人到门口了,店铺没开门,一打电话问,他来一句‘今天不想营业’。”核舟记艺术中心负责人彭德平说。阿凯表示,经营饺子铺只是他生活的调味剂,让他的时间变得更加充裕。“我的营业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之后,因为我早上睡到9点才醒。”
大岭村的生活节奏慢,生活成本相对低,来到店里吃饺子的要么是村民,要么是艺术家或者游客。“我的水饺都是现包现煮的,所以来探花饺子铺吃饺子的人都是愿意等待的人。在等待的过程中,与客人聊聊天,听听他们口中的故事,这让我感到很愉快,很治愈。”
包好的饺子
煮好的水饺
当游客问他,家人是否认可他的生活方式,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同意!但我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而且他们不需要担心我的生计问题,所以我会坚持下去,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我觉得这是我们当下很多年轻人追求的东西:寻找自我,成为自我。”
饺子铺角落旁摆放了一些书籍
谈及店铺名称的含义,阿凯表示,古代科举殿试录取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在这个世界生存,自己不想当第一名,有点累,所以他就当第三名吧,中规中矩也挺好,他也希望当下的年轻人以一种轻装上阵的心态去工作、生活。
现在,阿凯把饺子铺旁边的屋子也租赁了下来,下一步,他准备把这间屋子打造成咖啡馆,让更多年轻人来到大岭村,来到这里喝喝咖啡,放松身心,短暂地忘记世俗事务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