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珠区推动建设的晓港公园竹类专类植物展示园已初步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公园以“岭南竹韵、活态科普、保育传承”为主题,致力于打造集生态、休闲、教育和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绿色空间。
晓港公园始建于1975年,总面积约17公顷,是广州竹子种类最丰富的公园。此次改造在保留原有竹林特色的基础上,新引进76个竹品种,使园内竹品种总数达到138种、共2615丛,共同构筑起一座生机盎然、品类丰富的竹品种资源库。
晓港公园竹类专类植物展示园是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广州城市更新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海珠新样本。
展示园中配置了明艳的黄金间碧竹,雅致的泰竹,有风骨的筇竹,异国风情的瓜多竹等特色竹,以盆景观赏-全面科普-生态保育为展示特色,结合场地岭南园林形成竹堤、夹道,结合标识牌、科普活动深度了解竹子内涵,结合竹诗词,竹印记进行文化融入,凸显“晓港竹”主题。
同时,为了让科普知识触手可及,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联合科研机构完成了竹类专类植物的登录工作,并精心布设各类标识系统,新设置1202个植物科普挂牌,其中竹类植物548个,实现“100米范围内同种竹至少设一牌”的全覆盖目标,确保游客在科普分区的每一处都能“见竹识竹、知竹懂竹”。
同时,公园还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翻新亭廊、扩大树池、优化广场布局,并融入诗词景墙等文化元素,使游园体验更加舒适雅致。
展示园分为三大特色区域:清竹庭园、竹趣圆境和竹保育园。目前已建成的主入口清竹园和竹趣圆境占地约1公顷,通过盆景观赏、活态科普和生态保育等多种方式,向市民展示竹子的艺术价值与生态意义。
晓港公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还承担起自然教育的功能。海珠区住建局联合多家机构开展连场的科普活动,让市民在观赏中学习、在体验中理解,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接下来,晓港公园还将:
打造“百竹博园”“竹文化科普走廊”等特色区域,推进西南竹区、江南竹区、海外引进区等竹类展示区建设,与已完成的岭南竹区“清竹庭园”“竹趣圆境”形成“百竹博园”科普核心区。
积极推进引种新的竹类品种,其中包括竹筒饭明星的糯竹、熊猫主食之一的巴山木竹、象选美食的黄竹、异国风情的瓜多竹、苦味刺客的苦竹等竹类品种,使竹类总数突破200种。
将增设夜景照明、优化排水系统、开发竹类研学课程,努力建成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竹类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