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顾问平台(广州社会组织资源合作对接会)欢迎您!
头条  >  广州发展  >  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振承家族豪宅对外开放
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振承家族豪宅对外开放
2025年07月24日 05:34   浏览:769   来源:广州社会组织头条
d7f901ba5b8c491717022c45b5f49907_副本.jpg
图源 小红书@达Hugo

7月最哇塞的一件事:海幢寺对面的漂亮大洋楼,终于对外开放啦!

这座明黄色的建筑可不简单,曾经是世界首富的家,见证过那段席卷全球的商业传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潘氏大院,体验一回世界首富的生活吧!

百年洋楼位于广州海珠区南华中路231建于1908,是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振承家族的豪宅老广亲切称为“大黄宫”

eca5fa4e119c64534c70f4c79ec17102_副本.jpg
图源 小红书@Hunk

作为“海珠第一洋楼”,它的建筑风格完全贯彻了十三行商人汇通中西的审美与智慧。

它有着罗马柱撑起的雕花门廊,彩色玻璃在阳光下流转着梦幻光斑,红色百叶窗轻轻摇曳

融合了巴洛克式廊柱、哥特式尖顶与岭南趟栊门、满洲窗。

图源 小红书@Hunk

一进入大院,最先攫住目光的是镶嵌在门上的彩色玻璃。

不同于教堂的宗教题材,这里的玻璃绘着美丽的的玉兰花,阳光穿透时,花瓣的影子会在青砖地面上轻轻晃动。

图源 小红书@Hunk

脚下的地砖百年前欧洲流行的几何印花图案,边缘虽有些磨损,但线条依然清晰,保存得非常好

图源 小红书@Hunk

最令人惊叹的是关上门从房间往外看

富丽堂皇的大吊灯、平滑的木地板,透光后非常美丽的玉兰样式玻璃木门......

图源 小红书@达Hugo

美到大家都停在这里拍照,久久不愿离去。从外面进来的人一打开门,就被一群相机手机围着,特别有趣~

这时候加入咔嚓队伍跟着拍就对了!

参观完世界首富的家,就来了解一下背后的家族故事吧!

1714年,福建龙溪(今漳州)的一个贫苦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谁也想不到,这个名叫潘振承的孩子日后会成为震惊海内外世界首富

潘振承的发家史,是一部敢闯敢拼的商业史诗。

青年时,他三次冒着台风险渡南海,前往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马尼拉的码头,他看着西班牙商人用银圆换取中国丝绸,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不同于当时保守的华商,他敢于冒险,花费时间苦学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英语,成为清代少数能直接与外商对话的中国商人。

这种语言优势,让他与西洋商人关系不错,并因此能精准捕捉到外国市场的各种需求,为日后的商业帝国埋下伏笔。

18世纪340年代,潘振承来到广州,从十三行陈姓行商的账房先生做起。因为为人诚实、办事牢靠而被重用。

后来,商行老板荣归故里,潘振承抓住时机开始创业,向清政府申请开设同文行

族谱记载,者,取本县同安之义;者,取本山文圃之意,示不忘本也。

创业之初,潘振承资金并不充裕。据其儿子潘有为所述,同文行创立之初,潘振承家庭成员还从事“日课女红夜仍织”的劳动,以补贴开支,他儿子的衣服仍是“身披败絮雨则烘”。

经过10多年的拼搏,潘振承的财富才慢慢积累起来。

图源 小红书@Hunk

18世纪50年代,外国商船来华数量大增,尤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掀起了来华贸易热潮。潘振承再次把握商机,牢牢抓住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机遇。

图源 小红书@Hunk

1753年,潘振承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时签订了生丝1192担,每担175两,丝织品1900匹和南京布1500匹以及茶叶等三份合同。这三笔贸易数额相当大。

之后,潘振承积极开拓市场,使同文行的贸易量节节升高。

18世纪60年代,同文行经营的茶叶与生丝出口量已居前列。

图源 小红书@Hunk

1760年,他牵头成立公行,成为清政府钦定的十三行商总,相当于掌控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外贸通道。

图源 小红书@Hunk

这位商业巨擘的创新不止于贸易。

由于他行商“说到做到,笃信许诺”,赢得四海商贾的信任,不少外国商人常常预付定金,高达十万两银。

潘振承也因此决定改变“白银付款”的笨重旧规,采用“汇票”付款制,成为了中国最早使用汇票结算的商人这也方便了外商腾出运载白银的位置增加货运。

这些举动让潘启官(外商对他的称呼)的名号响彻全球。当时的《法国杂志》直接评价他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而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家国担当:

这位潘启官在乾隆年间开拓对外贸易时,既将茶叶、瓷器远销海外,更以贸易利润反哺家国:捐建书院、疏浚水利、赈济灾患。

是一种商脉连国运的理念。以商为舟,既促中国融入世界,又在危难时以商业之力救国,铸就了在商言国的独特精神。

潘家发财后,隔着珠江在十三行对面今海珠区南华西路附近购买了大约300亩土地,建设了美轮美奂的潘家花园,在当时颇为轰动

据《河南龙溪潘氏族谱》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潘氏在广州府城南对海的乌龙岗下运粮河西岸购置二十公顷土地,为纪念福建漳州龙溪祖籍,特将此地命名为龙溪乡。”

潘氏家族在这里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宅邸园林群,二十多个亭台楼阁错落分布:潘氏大院、南墅、六松园、万松山房、听帆楼、花语楼......当年大家把这里统称为“潘家花园”。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潘家花园也没逃过“魔爪”,如今的潘氏大院是潘家花园最后的实物遗迹,承载着广州对外贸易史上最辉煌的曾经。

如今的潘氏大院,是海珠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所在地,每周只有周六这一天能对外开放。

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找个空闲的周六前去参观一番!

图片


地址:海珠区南华中路231

交通:地铁8号线同福西站A

开放时间:每周六9:00-12:0014:00-17:00

门票:免费(需现场登记身份证


图片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