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府文化产业平台(社会组织顾问平台A站)!
头条  >  组织头条  >  李志成丨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烹饪协会糕点烘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李志成丨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烹饪协会糕点烘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12 小时前   浏览:160   来源:广府头条


广东烹饪协会

人物风采




粤烹天下·匠心旗帜

 擀面杖与时代刻度:

他的广式糕点传承答卷







_


_


_


_


_About 

李志成

人物嘉宾介绍

正高级工程师

中式面点特级技师

烘焙食品国家评委

全国最佳面点师

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商业服务业技术能手

广东省技术能手

广州市劳动模范

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科创研究院研发中心总监

广东烹饪协会糕点烘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_


_


_


_


_


_


_


_

TALKING




李志成

1984年以点心学徒入行的李志成,四十年间从灶台走向生产线,以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金奖得主与正高级工程师双重身份,推动广式糕点实现手工技艺标准化转型。作为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科创研究院研发中心总监,他主导研发的牛乳馒头等产品年销超7500万元,43项专利构建传统工艺技术体系,更携象形点心技艺巡展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新加坡等8国,成为联结广式糕点传统风味与现代食品工业的革新者。



01.

入行初心:

从温饱之选到技艺坚守




问及步入行业的初心,李志成的回答怀有朴素的质感:“1984年进入餐饮行业,初衷其实很简单——家境清贫,觉得从事餐饮至少能解决温饱。”这个从东亚大酒店点心部走出的学徒,最初握擀面杖的手还在发抖,却在学习“像生妃子笑”制作时,被广式点心“重观察、贵领悟,而后精于实操”的技艺哲学深深吸引。

2008年,他带着“像生妃子笑”“竹筒鳄鱼酥”等作品站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领奖台,掌心的老茧已化作面点金奖的勋章。2018年转向食品制造业时,他坦言:“餐饮是当日产销,食品制造的技术难度完全不同。”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他将餐饮经验转化为工业标准,催生出年销超7500万元的牛乳馒头等明星产品。


02.

产品研发:

传统工艺的技术转译




作为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科创研究院研发中心总监,在产品研发中,李志成始终秉持“传统技艺技术化转译”的理念,将手工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工艺标准。

以牛乳馒头为例,团队历经二十余次配方迭代。最初使用牛乳片作为原料,但不符合山姆会员店的严格要求,经过多次尝试,试验了牛乳香精、奶粉、干酪粉等原料,李志成团队最终选用了更清洁的淡奶油粉,不仅达到了清洁标签的标准,还使奶味更加浓郁。

薄盐腊肠项目中,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制备富含咸味肽的蛋白酶解物,用咸味肽、非钠离子盐类和食盐协同增效,开发了降盐25%以上的低盐广式腊肠工艺,实现 “减盐不减味”,该技术获3项发明专利并推动广式腊肠健康化转型。

这些实践实现经验到标准的系统转化,既构建起传统糕点工业化技术范式,更推动中式面点向标准化创新迈进。


03.

文化传播:

让广式糕点走向世界




李志成多年来携广式糕点技艺走出国门,将传统点心变为文化交流的媒介。2012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美食展,他改造当地烤乳猪炉制作象形核桃酥,现场演示白兔饺“十三褶法”,让外国厨师惊叹于中式面点的毫米级工艺。除此以外,还有“象形荔枝酥”的制作展示,采用巧克力制作象形荔枝外壳,形态逼真,获领事赞赏。

作为“粤菜师傅”国际推广大使,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新加坡等8个国家开展32场技艺展示,将“看色辨熟”转化为“中心温度≥92℃”的可视化教学,既传授手工开酥技艺,也分享面团测试仪的使用。

在海外交流期间,他始终以传统技艺为根基探索融合可能,曾尝试将当地特色食材与广式酥皮工艺结合,让广式点心的匠心在跨文化语境中得到体现。这些实践让广式糕点的褶皱肌理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味觉密码,实现了从广州茶楼到世界舞台的技艺跨越。

作为广东烹饪协会糕点烘焙专委会理事长,他正推动专委会技术体系完善,通过吸纳行业精英、举办技艺赛事等方式培育新生代匠人。展望未来,协会与糕点烘培专委会携手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广式糕点工艺既能坚守传统精髓,又能接轨现代食品科技,在新时代续写味觉传承的新篇章。

从煤炉旁的学徒到全球技艺传播者,李志成的枣木擀面杖丈量着传统与世界的距离——在澳大利亚改造的烤炉里,在指尖捏塑的荔枝纹路间,那些被3D扫描的捏褶手势,正以数字形式延续着广式点心的百年温度,让每道褶皱都成为文化对话的起点。这位手握43项专利的“粤菜师傅五星名厨”,用四十年时间在面团中刻下时代坐标:左手是传统技艺的温度,右手是现代工艺的刻度,共同书写着广式糕点的传承答卷。



头条号
广府头条
介绍
广府文化产业平台(社会组织顾问平台A站)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