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
是一场无畏的征程,
从生命的起点出发,
向着那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远方前行。
即便岁月抽走的光阴,
但奋斗的心永远年轻。
用行动在时光的画布上
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他是时代中勇于闯荡的先锋,用一生书写着关于土地、关于生命、关于坚守的篇章。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最纯粹的热爱,最坚韧的力量,以及最动人的平凡。从乡镇兽医站到水产商海,从建筑业浪潮到南山脚下的民宿,以民宿为舟,以服务为桨,在创业的海面破浪前行,泼洒人生最浓烈的色彩,他就是李厚军。
PART
艰苦的童年
童年的土壤,孕育着生命最初的模样。那些在青瓦泥墙下编织的岁月,父母俯身耕作的身影,如同永不褪色的底色,悄然勾勒出一个人性格的轮廓、习惯的脉络、思维的纹理与见识的边界。而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盏明灯,他们的眼界与格局,恰似无声的罗盘,指引着孩子人生航船的方向与轨迹。
1961年,湖北荆州石首市的乡土间,李厚军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在时代的风雨中悄然生长。彼时,“大跃进” 的余温尚未散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浪潮正汹涌澎湃,随后而至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更让这片土地经历着剧烈的震荡,吃不饱成为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声。在这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里,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山,压在父母肩头。作为家中排行老四的孩子,李厚军如同夹缝中生长的小草,鲜少得到父母过多的关注。新衣服总是在兄长姐姐们穿旧后,才辗转到他身上。几个红薯,要仔细分成七份,每一口都是对饥饿的温柔抚慰。就连铅笔头,也要用到手指再也无法握紧。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父母“勤俭节约、诚信做人”的谆谆教诲,如同春日的细雨,浸润着李厚军的心田,伴随他在乡间小路上奔跑,在岁月的长河中成长。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接受相对良好的教育,父母秉持着“一碗水端平”的信念,无奈做出了让所有孩子放弃大学梦的艰难决定。高中毕业后,李厚军便踏上了工作的道路,从此,生活的历练开始在他的生命中刻下更深的印记。
PART
党员的情怀
胸襟似海,方能容纳星辰;站位如峰,才可纵览山河。思维的棱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处世的标尺丈量着生命的厚度,人生的蓝图铺展着未来的疆域。而当赤子之心与祖国的脉搏同频共振,个人的命运便在时代的长河中,化作奔涌向前的壮阔浪花。
年少的李厚军,早已在岁月的风霜里读懂生活的重量。高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的重担,他幸运的踏入了乡镇兽医站,将青春献给乡间田野。基层兽医站的工作是清苦的,背着药箱走村串户,闻着牲畜的气味,踩着泥泞的田埂。李厚军却干得格外认真,给猪接生、为牛治病,甚至在深夜打着手电筒去农户家处理急症。他的足迹遍布泥泞的田埂,牲畜的气息沾染衣衫,却从未磨灭他眼中的热忱。每一次俯身诊治,每一回深夜出诊,他都以最温柔的姿态,守护着农户们的希望。那些被救治的家禽家畜,在他眼中不仅是生灵,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生计与期盼。
在与泥土相伴的日子里,李厚军邂逅了党的光辉。基层工作中,党的方针政策如同春雨,润泽着这片土地,也浸润着他的心灵。他亲眼见证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改善生活,亲身体会到党的先进性。这份感悟,如同火种,在他心中燃起对信仰的渴望。工作中,他坚决执行上级指示,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始终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时,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融入血脉。每一次主动承担困难任务,每一个加班加点的夜晚,都是他向党组织递交的“无声申请书”。终于,他的努力与忠诚得到认可,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信仰的方向坚定前行。
1984年,那是个镌刻在灵魂深处的年份。面对鲜红的党旗,李厚军庄严宣誓,字字千钧的誓言,是他对信仰的承诺,更是对人生的抉择。这不仅是信仰的火炬在传递,更是一个热血青年坚韧品格的见证。从此,李厚军的生命与党和人民紧紧相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忠诚与奉献的篇章。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他要做“厚德载物,勇冠三军”的人。
PART
勇敢的担当
我们生而如星火,以照亮世间为使命,在广袤天地间寻找自我与万物的共鸣,于心灵深处构筑宁静的港湾,用点滴努力为岁月镀上温柔的光芒。热情是驱动生命之舟破浪前行的劲风,而责任心,则是这劲风的源头。唯有扛起责任的重担,方能在成长的航道上扬帆远航;唯有尽到应尽之责,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稳步攀登。责任,是心底对事业与理想深沉而炽热的眷恋。
李厚军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过往的荣光里。凭借在乡镇兽医站的卓越表现,自成为正式共产党员的第九个年头,也就是1994年,他踏上了新的征程,调入县市农业农村局。在这里,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华彩乐章。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党员作风,很快升职为二级单位的法人代表,他在这个岗位上将多年扎根乡村所积累的智慧与见识,化作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他带领13名员工,以当地水产资源为画笔,在渔产养殖和加工上勾勒出宏伟蓝图,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璀璨明星。
这段跌宕起伏的创业历程,不仅让李厚军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深耕细作,更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每一次困境中的突破,每一回成功后的反思,都如基石般,为他日后勇敢迈向自主创业的广阔天地,筑牢了坚实根基。
PART
事业的渴望
在这个转瞬即逝的世界里,对这份短暂最好的报答,莫过于完成那些被他人断言无法企及的事。我们活着,不应与草木同朽,更不能在熟悉安稳的工作中陷入重复循环、迷失本真,而要怀揣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躬身作为。毕竟,事业本就是理念与实践的鲜活统一,当热情与理智彼此契合,便会所向披靡。
生活向来有两种轨迹,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平淡度日,而李厚军毅然选择了前者。2004年的改革浪潮如南海拂来的劲风,撩动他体制内二十余载的沉静岁月,这位深耕基层的党员干部,不甘于朝九晚五的程式化生活,在同事的讶异中办理停薪留职,以破釜沉舟之势投身商海,从组建小型工程队承接项目起步,步步为营将业务拓展至房地产与市政工程领域,在建筑行业的浪潮中淬炼出开拓者的锋芒。随着海南房地产行业的火爆,2009年的李厚军作为开发商,于海口、澄迈等地操盘多个项目,早已对海南的气候与人文熟稔于心。而真正让他决意退休扎根三亚的,是2013年抵达崖州时,被南山景区的独特气质所触动。南山景区兼具佛教文化的千年厚重与热带海岛的灵秀风情,天南海北的旅人携着对诗与远方的憧憬在此驻足,这份动静相宜的气韵让他心生归依。谈及海南南山长寿村,这片被誉为“长寿岛”的热土上,三亚南山更是长寿岛中的长寿之最,这里不仅是颐养天年的世外桃源,更成为他晚年事业的新起点,他深信老有所为方是长寿之本,当建筑匠心与养老理想在此交织,混凝土浇筑的不仅是楼宇,更是让晚年生活焕发活力的精神居所。
2015年至2019年间,他又在家乡操盘了一个7万余平方米的小型项目。近二十载的光阴,李厚军深耕建筑业、房地产与市政工程领域,足迹遍布湖北与海南的建筑工地。从湖北家乡到海南热土,混凝土与钢筋早已熔铸成他的事业底色。2021年9月,60岁的李厚军正式从体制内退休,此时的他正乘着海南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东风,在行业中干得风生水起。
PART
余生的光韵
老年时最大的慰藉,莫过于回忆往昔时,青春的热血已悉数倾注于永不褪色的事业。正如曹操在《龟虽寿》中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伏于马槽的老马仍揣着驰骋千里的雄心,心怀志向的人即便霜染两鬓,奋进的热望也从未冷却,这恰是长者仍需逐梦事业的生动注脚。
当房地产行业步入寒冬,年过六旬的李厚军虽到了退休之龄,却总觉胸中仍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望。正好2023年朋友项目在南山景区,李厚军探望朋友时住进了民宿,当时李厚军第一次对"房子" 有了不同的理解,它不再只是钢筋水泥的容器,而应该是承载故事与情怀的空间,李厚军升起了做民宿的念头。
想干就做的行动,在南山脚下,南山景区入口的附近李厚军历经选址、谈判,拿下了一栋占地不足500平方米的民房。400万元的投入如点睛之笔,让这片空间蜕变为“南香书山”,这座集餐厅、咖啡厅、书吧、茶室与16间客房于一体的民宿,每一个地方都浸着李厚军多年房地产工作积累下的巧思。起名时,他执意要让“南山”二字融入到民宿,便以‘南’为骨,缀以‘香’与‘书’做有文化的民宿,当有书香盈室、沉香袅袅,更要揉进海南的风土韵味。
民宿以欧式风格为骨,外墙刷上年轻人钟爱的“元气橙”,跳跃的色调与大门的创意广告牌相呼应,直抵年轻客群的视觉焦点。一楼与新华书店合作的书吧与沉香专柜暗香浮动,让游客来后感觉到有一种书香文化。院内私厨、烧烤区与清吧交织出烟火气,这番兼具新鲜感与活力感的场景,正试图叩开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尽管定位精准与否尚需时间验证,他却已带着破局的果敢迈步向前。
今年4月民宿试营业,6月正式登陆OTA平台。面对线上引流与线下服务的双重考验,他请来专业运营团队与资深店长,按规划稳步落子。他以民宿为家,将“游客为上帝” 刻进日常,二楼三楼客房以禅意美学与榻榻米日式风格营造迥异天地,让游客推门即入另一重生活意境。
回望过往,早年经历铸就的创新基因,让他对商机始终保持敏锐。初涉民宿行业的他深谙运营之道,首要是摸透OTA 平台的流量规则,其次以服务温度让游客寻得归家感,第三则将公区、客房与布草的洁净做到极致。虽自谦体量有限,却精准锚定中高端年轻客群,景区入口的步行优势,搭配以崇尚健康为主的定制早餐(牛奶、杂粮、现做点心)与下午茶(现磨咖啡、手作甜品、现切水果),正以实在的品质向行业中上游攀登。
这场退休后的民宿创业,李厚军视作“人生最后一场挑战”。没有宏大蓝图,却在方寸之间藏着匠心。不求规模浩大,只愿让每间房、每杯咖啡都成为游客记住的南山符号。
当同龄人流连于退休生活的安逸,他仍在南山的晨曦里打磨细节,因为他懂得,所谓不老,不过是让理想在每个年龄段都能生根发芽,让事业成为对抗时光的最好勋章。
岁月在李厚军身上留下痕迹,却带不走那份对理想的执着。当同龄人享受退休生活时,他仍在三亚的山海之间,为游客打造有温度的驿站。他是沉默的奋斗者,用一生书写着关于拼搏、关于坚守、关于超越的篇章,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热爱,最坚韧的力量,以及最动人的不甘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