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小鹏汇天
你敢信?
广州4200多家企业磨刀霍霍,超60家行业龙头枕戈待旦。
只为决战一个万亿风口。
而这个风口,竟然就在我们头顶?
咳咳,当然不是秃顶的顶,
它叫,低空。
今年年初,几架形如巨蜻蜓的飞行器,安静平稳地划破天际,停留在广州塔身侧。
这一幕,通过央视总台春晚的镜头,震撼了全国。
所有人都在追问,这是什么?
天空之城,真的就近在眼前了吗?
答案,比所有人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硬核。
事实上,
一个围绕低空经济的庞大帝国,已在这座千年商都的上空,悄然成形。
就在今年3月,
一张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王牌”——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正式放在了广州的牌桌上。
作为全球首张运营合格证,它被广州本土企业亿航智能所拿下。
除了意味着,全球唯一集齐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的四证“大满贯”玩家,诞生了!
也标志“空中的士”正式撕下试验的标签,开始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在迳下村进行空中表演
截至2024年底,我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
而据中国民航局预测,今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
到2035年,达到3.5万亿。
面对这条黄金赛道,所有城市都在同一起跑线。
广州,自然不甘人后,它要第一个撞线。
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低空经济整体规模在2027年达到1500亿左右。
图源@小鹏汇天
因此摊开广州低空经济的版图。
你会发现,作为低空经济先行者的广州,超420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在这里集结,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二。
从上游的研发设计、新材料,到中游的整机制造、飞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再到下游的应用服务、维修保障。
一张从研发到上天的产业巨网,已然成型。
图源@《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低空经济发展分析——以广州为例》黄怡菲 谢紫寒
除了亿航智能,
还有把飞行器塞进汽车后备箱的小鹏汇天。
它那款名为“陆地航母”的分体式飞行汽车,订单已接到手软,超过5000台。
2024年10月份,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动工。
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大规模量产飞行汽车的工厂,落子广州。
宣告着飞行汽车告别了“手作”时代,迈入工业化量产的新纪元。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封顶
在城市之外的广袤田野,农业无人机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与大疆共同拿下全国农业无人机市场99%份额的极飞科技,产品覆盖全球,早已是低空经济出海的先锋队。
今年6月12日,广汽正式发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GOVY AirCab,携复合翼飞行汽车杀入战局。
而这些,远不是广州的全部。
它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无人机器件检测中心、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全国第一次城市公众复杂低空环境的飞行验证、全国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超级示范应用场景……
今年2月28日,《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
作为全国率先出台低空经济领域地方性法规的城市,在这场万亿蓝海竞速赛中,给所有玩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政策一旦破冰,规模则势不可挡,前有龙头全球领航,后有完整产业链。
可是,为什么看似梦幻般的低空,偏偏就在这座南国之城,率先照进现实?
因为广州飞行的梦想,不是今天才有的。
它的种子,埋在历史的尘埃里,早已超过千年。
把时针拨回一百多年前。
在广州燕塘的天空,一个名叫冯如的广东人,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叩问苍穹。
1912年,冯如在燕塘进行飞行试验
他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是中国航空之父。
却在29岁时,为唤醒国人的航空梦,不幸陨落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最终魂归黄花岗。
后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振臂高呼“航空救国”,不仅创办航校,设立航空局,在广州大沙头建立飞机制造厂,
更用超越时代的眼光,断言飞机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利器。
他的夫人宋庆龄,不畏风险,登上当时极为简陋的国产飞机“乐士文号”环飞广州,为这个国家孱弱的航空工业,注入了最宝贵的信心。
孙中山、宋庆龄在“乐士文号”前的合影
但这,只是广州飞天梦的近代篇章。
它的真正开篇,早已在1700年前的丹炉里,悄然翻开。
一位名叫葛洪的道士,在广州的浮丘岛中炼丹修道。
他写下了一本奇书,叫《抱朴子》。
在这本书里,他异想天开地记载了一种“飞车”。
用枣心木和牛革制成,通过“还剑”的旋转(螺旋桨的雏形),可以“止升四十里”。
这也是全世界关于螺旋桨升力原理的最早记录。
飞车复原图
1700多年前的飞天狂想,100多年前的救国理想,共同浇筑了这座城市的航空精神。
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中。
当低空时代来临,面对广袤的蓝海、面对万亿级的风口,这已不是选择与否,而是早已的命中注定。
所以我们看到,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产业。
看到这座城市提出1500亿的产值目标,看到黄埔“低空11条”给出最高3000万元的真金白银补贴。
还看到它积极推动CBD跨江飞行、大学城示范岛等应用场景落地,为企业提供宝贵的飞行数据和“试验田”。
同时设立规模100亿的产业基金,用市场的逻辑去筛选和培育有潜力的企业。
甚至从地理区位上去看广州。
它能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个是市场腹地极为广阔,大湾区内密集的城市群、庞大的人口和活跃的经济活动,为低空通勤、商务出行、旅游观光创造了海量的潜在需求。
一个是产业协同极为高效,广州可以便捷地吸纳深圳的电子信息和科创资源,对接香港的国际金融和专业服务,联动珠三角的制造业网络。
亿航智能的“研发在广州、试飞在珠海、融资在香港、应用辐射大湾区”模式,正是这种“湾区协同”效应的生动体现。
历史的基因、产业的肌肉、智慧的蓝图和湾区的中心地位,四者合一,共同铸就了广州在低空经济赛道上起飞的坚实双翼。
只是广州的雄心,从不只是一个产业的成功。
你或许会问,
在价值动辄百万的飞行器面前,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大到我们无法想象。
遍览世界科技发展史,所有颠覆性的技术,开始的价格都贵得离谱。
汽车刚诞生时,是奢侈品;大哥大刚出现时,是奢侈品。
但价格,从来都不是问题,规模与技术,才是。
图源@小鹏汇天
广州是想要把天上的路,修到我们的家门口。
那时,
当宫崎骏画笔下的天空之城、科幻小说与电影里的未来都市从虚幻走进现实。
我们该有多么感慨?
当小鹏汇天的工厂,开始用流水线像下饺子一样生产飞行汽车时,
当亿航智能的“空中的士”开始在城市上空形成航线网络时,
当飞行器的成本,被规模化稀释到普通人都能接受的范围时,
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来了。
而广州,正在为这个时代的到来,疯狂地“基建”。
2022年,小鹏汇天X2在迪拜完成海外首飞
它努力地要建一张物理的路网——起降点网络、一张数字的天网——低空智联网。
一个“1+5+100”的低空起降基础设施体系,正在全速推进。
即建设1个世界级枢纽,5个区域枢纽,以及超过100个遍布全城的起降点。
而这些起降点,将直接建在交通枢纽站、医院、公园、学校、旅游景区。
未来,会像今天的地铁口和公交站一样,在家楼下,在公司旁边,在商场门口。
广州正依托其在5G、北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构建低空智联网。
广州联通已提出,要建成300米以下空域的通信网络,并探索600米空域的覆盖模式。
让每一架在天上飞的东西,都“看得见、飞得稳、管得住”。
今年3月份,广州首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启用。
为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救援圈,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9处医疗机构直升机起降点,开通了20条医疗物资无人机运输航线。
这意味着,未来无论是运送紧急血浆,还是移植器官,都将由“空中救护车”无视地面拥堵,直接送达。
图源@广东新闻频道
再简单点,
当你还在黄埔大道,盯着那条深红色的线,陷入绝望时;
当你还在摸鱼蹲点,抢一张节假日去往香港的高铁票时;
有的人优雅地拿出手机,从琶洲起飞,9分钟就到白云机场、26分钟就到了香港。
这就是“打飞的”的快感。
这就是广州正在干的事。
它将彻底重塑,我们对城市、空间、甚至时间的认知。
因此广州不仅在制造飞行器,更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立体的、智能化的城市交通和经济生态。
这,才是这场万亿决战的真正意义。
也是广州,对整片天空,最大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