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雷州文化大家吴茂信老师主讲的讲座题目是:浅谈雷州文化的特性。吴老首先从雷州文化的历史地位做个简单陈述,他说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很清楚说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承接珠三角地区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转移,积极创建若干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从此可见,雷州民系是广东四大族群之一。雷州人发源自福建闽南地区,后和当地的百越民族互相融合。
雷州民系与闽南民系、潮汕民系、海南民系颇有渊源,不过长期下来,雷州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已发展出和闽南文化与潮汕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雷州人刚毅果敢,求真务实,淳朴重义,形成了较强的族群性。大约600多万人口使用雷州方言话。
在雷州文化的特性方面,吴老师从雷州文化的悠久性、广泛性、融汇性和卓越性四方面进行陈述。
在悠久性方面,雷州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工作者从英良、英楼出土的石斧石凿,考证出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雷州半岛先是越国后是楚国的势力范围。史志记载:“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这是发生在公元前355年的事。
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是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其誉为“天南重地”实不为过。
在广泛性方面,雷州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在于其扎根沃土,出于百姓,流于民间,具有显著的广泛性。例如雷州半岛特有的剧种雷剧,群众参与的程度是世间罕见的。
在融汇性方面,雷州文化蔚为壮观,有容乃大,内涵丰富源于其融汇性。
(一)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
(二)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汇。
(三)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汇。
(四)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汇。
(五)中华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汇。
《说唐》第十六回:当下叔宝等收兵入城,咬金问道:“罗成御弟呢?为何不来朝见?”叔宝道:“他瞒了父亲,私自走来,恐有泄漏,已回燕山去了。”咬金道:“前日孤家去召他的诏书,难道他不奉诏吗?”王伯当道:“臣路上遇见他的,因此不曾说起。”咬金道:“这也罢了!这次败了杨林,岂不是孤家之福星?王王兄,你可为孤家去金州取景阳钟。秦王兄,你可为孤家去雷州取龙凤鼓。”二人领旨,分头而去。
《水浒传》第一百三回:话说王庆在龚家村龚端庄院内,乘着那杲日初升,清风徐来的凉晨,在打麦场上柳阴下,点拨龚端兄弟,使拳拽腿,忽的有个大汉子,秃着头,不带巾帻,绾个了髻,穿一领雷州细葛布短敞衫,系一条单纱裙子,拖一双草凉鞋儿,捏着一把三角细蒲扇,仰昂着脸,背叉着手,摆进来,见是个配军在那里点拨。
冯梦龙《警世通言》: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前三绝,一年止则一遍,惟有钱塘江湖,一日两番。
《福建省志·商业志》:漳州的纺织业源远流长,其产品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唐代就有家庭纺织手工业。宋代,纺织业相当发达,葛布的生产很普遍,曾被选为贡品,并开始有棉纺业,纺织的棉布叫吉贝布。明代纺织业更加兴盛,丝织业尤为发达。主要产品有:天鹅绒、土路绸、纱、绢、缎、丝布、葛布、吉贝布、苎布、鸡皮罗、假罗布、麻布等,有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外,以漳丝、漳绒、漳缎最著名。龙溪县北溪乡所产的内葛布,其质量可与当时最上等的广东雷州葛布媲美,受到漳州人的普遍推崇喜爱,以至人们在衡量各种商品的质量时,往往以内葛布为标准,久而久之,漳州方言“内葛”就成为“精良”、“美好”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