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已正式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也将于年底建成通车,在“双通道”背景下,江门主动把握“大桥经济”发展机遇,加强与深圳的融合互动。
深江经济合作是江门市委、市政府谋划,部署的重点工作。2023年,深圳、江门两市明确在大广海湾经济区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基础,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
银湖湾滨海湾新区位于深江高速和黄茅海跨海通道中间位置,既可以快速衔接深中通道,又可以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快速通达港澳。“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出的战略部署,而在今年,江门与深圳探索园区合作共建模式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工作要点中。
促进“硬联通”
江门谋划对接深圳新轨道交通路线
江门拥有交通便利、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江门地处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发展核心区,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构成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1.5小时可到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周边五座国际机场,乘坐高铁可直达北京、武汉等80多个城市,江门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通关时间最快的城市之一,海铁联运通达全球。
在促进深江合作的“硬联通”方面,江门市正在以“4个加快”,多层次、全方位推动与深圳的交通互联互通。其中包括加快提升衔接路网密度、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大港口战略实施、加快谋划新机场。
轨道交通方面
江门境内已建成广珠城际江门支线、广珠铁路、深茂铁路江茂段、广州南沙港铁路等4条铁路联通大湾区轨道网,总里程220公里;2条在建的“一纵一横”珠肇高铁、深江铁路的主线施工正按计划推进;同时,积极开展1条线路即广佛江珠城际前期工作,谋划深江高铁南延线、深中江城际2条对接深圳的新轨道交通线路。
港口方面
江门市陆续开通江门高新港、高沙港、新会天马港至深圳蛇口港、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的“组合港(一港通)”航线,2023年江门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重回亿吨大关,下一步将加快开展深江合作区5万吨级公共码头、崖门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前期研究;谋划建设大广海湾深水港。
江门也将加快谋划新机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据悉,江门将开展江门支线机场选址及必要性论证分析,加快台山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尽快立项并开工建设,研究谋划江门至深圳间低空飞行航线。
开发“可用地”
江门规划承接产业有序转移
据介绍,江门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产业集聚区以及大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已整备超过200块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工业用地,每块面积百亩以上;
沿高速布局超10个万亩工业园区。
接下来,江门将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集中资源建好三个先行启动区和主平台核心区,沿深中通道两侧布局重点产业平台,加快江门中部八镇联动发展,与中山市开展对口产业协作;携手港澳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与香港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与深圳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产业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在承接深圳产业方面,江门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又开辟出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源、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这与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不谋而合;加上当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江门对深圳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江门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叶茂森介绍,深圳、江门两市明确在大广海湾经济区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基础,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目前,双方基本明确合作区规划范围,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可马上承接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加强“深合作”
推动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行稳致远
据了解,深江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今年,江门与深圳探索园区合作共建模式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工作要点中。目前深江经济合作区初步方案、规划选址方案以及启动区经济测算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江门正加强与深圳高端智库合作,加快推进深江经济合作区综合性规划编制。
双方还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共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轻工制造业等六大领域产业,将深江经济合作区打造成珠江口东西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区、珠江西岸新能源产业重要增长极。
同时,双方积极开展系列产业协作,已联合举办了新型储能企业家江门行等系列活动,先后组织5批次300多家企业考察江门,促成多家企业落户在合作区。
叶茂森表示,江门将坚持市场化合作原则,推动深江经济合作区建设行稳致远。
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抓好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合作模式,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园区共建,推动合作区实行“管委会+园区开发公司”模式实施管理;
其次还将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围绕已明确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产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特别是急需新增用地的企业招商引资引智,将新增产能、制造环节等布局至合作区;
同时,做好土地整备,确保开发用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