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酒店、乡村民宿、乡村酒店……越来越多酒店新业态逐渐兴起,我国旅游产业正在迎来发展新机遇。如何挖掘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如何在保护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1月26日至30日,2024中国酒店与餐饮业品牌发展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大会以“品牌领跑、品质消费”为主题,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支持住宿业与旅游、康养、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优化和扩大品质服务供给,同时全面助力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会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接受央视网专访,围绕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的住宿餐饮行业发展、文化遗产酒店的创新实践,以及乡村振兴中的民宿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近期,国务院也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在这些大背景下,请问您认为我国住宿餐饮行业的发展机会在哪里?调整方向是哪里?
吴必虎:当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住宿餐饮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和住宿的需求不仅仅是“住”和“吃”的基本需求,而是对体验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我认为住宿餐饮行业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融合。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我们看到不少旅游景区、历史遗址等地的住宿餐饮服务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不仅仅满足游客的基础需求,更通过创新的服务和文化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其次是品质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样,住宿餐饮行业必须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服务,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高端酒店可以通过智能化、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商务游客和高端人群的需求,而民宿等则可以通过独具特色的装修风格和地方文化展示来吸引年轻人和家庭游客。
对于调整方向,我认为一方面,行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尤其是在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个性化体验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另一方面,要顺应政策趋势,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推动住宿餐饮业与当地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的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此外,就是市场细分,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0%的老龄化城市越来越多,无论是酒店还是餐饮,在适应老龄人需求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让饭店不仅是住宿的地方,更应成为文化交流、康养的场所。
提问:许多老酒店或老建筑承载了地方历史文化记忆,改造成文化遗产酒店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您认为,在老酒店改造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功能需求”?在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上,哪些创新方式更适合乡村或县域场景?
吴必虎:文化遗产酒店不仅仅是住宿设施本身,它还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文化,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保护与现代化需求,确实是一个挑战。
首先,文化保护的核心在于保留建筑的历史面貌和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设计上应尊重原有建筑的风貌。例如,保留原有的结构、材质,或者根据历史文化进行适当的还原,不仅要符合功能需求,还要保有历史文化的记忆。
然而,现代化功能的需求也非常迫切。酒店的现代化要求不仅仅是设施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例如,提供数字化入住、智能家居系统等,提升游客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在设计理念上,乡村和县域场景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我们可以结合地方的传统工艺、民俗文化进行改造,让每一间房、每一处公共空间都能讲述一个地方的故事。在运营模式上,我认为“共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式。例如,可以引入当地的手工艺人、艺术家、农民等,推动“文化+商业”的融合,形成以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为导向的运营模式。
提问:国外许多文化遗产酒店已经成为知名的国际品牌或旅游目的地,例如意大利的古城堡酒店或日本的百年旅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发展文化遗产酒店有哪些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国际化的视角下,中国的老酒店应如何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参与国际竞争?
吴必虎:对于中国的文化遗产酒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强调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建筑风格都各具特色,因此我们在进行酒店的改造和运营时,应该注重地方性文化的展示,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让这些文化具有现代的吸引力。比如,通过与当地艺术家和文化传承人合作,推出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不仅仅是“住”,更是“参与”和“体验”当地文化。
另外,中国的老酒店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营销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媒体手段,通过国际旅游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中国独特的文化故事和酒店特色,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关注。
提问:近年来,乡村民宿、乡村酒店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但也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您认为,应如何结合本地特色和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乡村与县域经济联动上,有哪些成功的实践路径可以借鉴?
吴必虎:乡村民宿和酒店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充满机遇。首先,本地特色和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每个乡村或县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或民俗特色,我们在进行民宿开发时,应该注重结合这些特色进行定制化设计。例如,某些地区可以围绕传统农业、手工艺等特色打造文化体验项目,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关于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差异化竞争非常重要。乡村民宿和酒店应该在设计、服务、体验等方面创新,避免简单的“复制粘贴”模式。可以考虑引入当地居民参与运营,增强地域性和文化感,同时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在乡村与县域经济联动方面,社区合作和产业融合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路径。例如,通过引入资本,一些乡村民宿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展农业观光和农产品销售,形成“旅游+农业”模式。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民宿的吸引力,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