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
从不缺少中大人的身影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校友
从体制内公务员到乡村振兴践行者
不仅让沉睡的客家古村重焕生机
还通过民宿产业带动乡村经济振兴
他的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
中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我们带您一起走近戚兴华校友
他在岭南大地上的乡村振兴探索之路
【戚兴华简介】
戚兴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00级公共关系学专业校友。现任广州吾乡美地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副会长、广州市乡村文旅发展联合会会长、广州市民宿协会会长。
2025年1月9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乡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会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邓村石屋顺利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探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戚兴华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并当选为联合会会长。戚兴华多年来致力于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民宿产业带动乡村经济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一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乡村美地打造精神故乡
戚兴华,祖籍山东,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工作,日子安稳,但他心里总有挥之不去的田园梦。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们来到派潭镇的这个客家村落——邓村,对那被岁月打磨得斑驳却依然屹立的围屋一见倾心。“当时有几位股东,一看就都很喜欢,就觉得它有双重价值,不完全是一个生意,还有一些乡村情怀,特别是回归田园。其实不是单纯地看投资回报率评判的,主要是大家开心,做得有乐趣。”戚兴华回忆道。
"吾乡美地"这一品牌名的灵感源于苏东坡的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戚兴华解释道:"吾乡美地,意思就是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或者说把我的家乡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地方。"在确定品牌名时,几位股东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在乡村美地之中打造一片精神故乡,让大家能够住回乡下,感受到乡村的生活。"吾乡"二字,不仅承载着东坡居士"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栖居理想,更寄托着主创团队对田园土地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戚兴华与几位股东毅然投身民宿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耗资3000多万元,历时两年修复保护了5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他们保留了客家围龙屋的夯土墙、六层炮楼和传统排水系统,同时融入现代安全与舒适设计,将客家围屋古村改造成精品民宿。
粤宿故事·广州丨吾乡石屋民宿主理人戚兴华:吾乡石屋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准定位高端文旅市场,找准空白点~
二民宿赋能乡村新生:从古村到文旅典范
曾经的邓村因产业衰弱,人口外流严重。民宿产业的发展给古老的村落带来了新的生机。戚兴华提到,“我们现在有大概三十位员工,就是我们这个村或周边村的村民,我们会在村里面去采购一年四季的农产品,我们也带动了一些村民自己做的小民宿小餐馆的生意。”
光靠石屋民宿自身,对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戚兴华认为,需要当地资源、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多方联动,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在他看来,返乡资本虽能带来资本和管理经验,而古村落沉睡的自然资源、亟待焕活的文化家底,以及政府对公共设施升级的持续投入,也是让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的关键支撑。
吾乡石屋市场反响很好,远超戚兴华的预期。经营的第一年,吾乡石屋就开始盈利;甚至疫情期间,也实现了逆势突围,单房房价超千元,年入住率近50%。
戚兴华认为,吾乡石屋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准定位高端文旅市场,找准空白点。传统的民宿行业提供的活动有限且缺乏新意,难以大量吸引城市居民。而精品民宿,尤其是像吾乡石屋这样实现整个村落整体改造活化的项目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高端市场的特色化需求。它将古村生态资源转化为"田园生活IP":稻田边的山泉泳池、四季果园的采摘体验、登山步道与客家文化,满足了都市人对"深度乡村生活"的渴望。
三古村新生:连接乡土、情感与国际视野的桥梁
吾乡石屋不仅是住宿空间,更是一座活化的乡村文化博物馆。客房由古宅改建,推开木窗便是竹林溪流;百年炮楼化身公共空间,观影、棋牌、健身与历史建筑共生;生态农场里,游客们捞鱼、喂鸡、挖五指毛桃,城市家庭得以重拾“日出而作”的田园乐趣。
家庭游客是吾乡石屋的重要客源。“民宿开业以来,基本一直是在携程的广州亲子酒店榜一。”戚兴华提到,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是全新的体验。“小朋友来到什么都觉得很新鲜,比方说捡个鸡蛋喂个鸡,喂个羊,它可能本来是很平常的乡村的活动,但对城市的小朋友来说,就感觉好像是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现在城市的孩子还是跟乡土的距离太远,他们应该更早或者更多的体验一下乡村的生活。”吾乡石屋让孩子们,也让家人们这一代又与他的乡土,与他的乡情有了链接。
吾乡石屋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之间的连接。游客来到民宿不只是一场交易,更是一场情感的交流。石屋的员工们总是热情地为客人提供游玩建议,与那些频繁来访的客人建立起如亲人般的深厚情谊。有些客人甚至选择在石屋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如生日、纪念日等。戚兴华感慨道,“我们觉得很荣幸能跟客人的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发生连结。”
广州是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在这样的乡间民宿中,不乏华侨游客的身影。戚兴华认为,广州民宿行业在华侨市场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实我们广州还有很大量的华侨建筑遗存,现在也有一些利用这样的建筑或群落做成旅游的地方,我自己也做了一个用华侨村落改造的民宿。它体现的其实不只是建筑,在像这样的村落里面,我们看到不同的文化是融合在一起的。可能用了我们传统的工艺,又用了西方的建筑材料,又把我们侨民看到的国外的一些新鲜的东西,融入到了村落里建筑里。”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民宿旅游的浪潮中重新焕发出光彩,成为广州这座国际化包容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结语 从公务员到民宿主理人,从空心村到文化地标,戚兴华用十年坚守,证明了“情怀与商业可以共生”。如今的吾乡石屋,既是苏轼笔下的心安之所,也是现代人的精神原乡。
戚兴华的职业生涯始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展开。他的成功不仅源于对乡村的深厚情感,更得益于他对文旅产业的深刻洞察与创新思维。作为政务学院校友,戚兴华始终秉承其母校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践行“善政天下,良治中国”的院训,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他的奋斗历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从珠江畔到罗浮山下,戚兴华校友以脚步丈量乡村热土,深耕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他通过民宿产业与文旅项目的创新实践,将乡情融入乡土,以专业赋能产业升级,用现代旅游理念为传统乡村注入发展活力。从规划到实践,他每一步都坚实有力,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贡献力量,不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戚兴华的故事,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大精神的闪耀光芒。